高苑工商的林子偉選手,日前被傳出已和MLB的球團簽約,而此事件也引起了一些相關的新聞和討論。遙想當年,三民的蔣智賢就是在高中時期,和MLB球團簽下了合約,但當時蔣智賢並未告知學校,使得三民該年度的亞軍資格被迫取消,也連帶影響其他參賽選手的大學保送資格。之後學校雖以事前不知情為由申訴,教育部也取消處分,但這次的事件也給了個校一些省思。
今天要談的,並不是林子偉選手的簽約與否,而是棒協的一項政策─「高中選手簽約職團棒協將封殺」,學生棒球聯盟秘書長表示,高中選手若簽職棒約或經紀約,一律不能再參與高中賽事。而相關新聞稿中亦表示,高中選手如果違反規定,未來將不得參與學生棒球聯盟、中華職棒與中華棒協所辦的比賽,等於在台灣無法延續棒球生涯。體委會也在相關新聞稿中指出,台灣選手加入任何職業球團前,取得高中學歷是基本門檻,這項規定是讓選手能具備更完整的生涯規劃。
如果高中選手和職業球團簽約,不得參與學生棒球聯盟的比賽,這點並無不妥,畢竟以一位具備職業聯盟實力並簽約的選手參加學生聯盟比賽,就實力上來說似乎有些不妥。但不能參與中華職棒與中華棒協的比賽,個人認為欠缺合理性。而取得高中學歷是基本門檻,讓選手能具備更完整的生涯規劃這句話,似乎也不見得合情合理。
倘若今天有位球員在高中畢業前和職業球團簽約,並在國內畢業之後才赴該隊打球,那這位球員是否在規範之內?再者,棒協及體委會似乎把中華職棒聯盟和中華隊看得太過重要。或許中華職棒聯盟中,球員具有一定的實力,但是否又有規定球員一定非加入中華職棒聯盟不可?對這些球員來說,加入中華職棒並不是他們唯一的棒球路。台電、合庫、城市隊,不也是這些球員的一條路嗎?
另外談到中華隊的部分,若之後兵役真的改為募兵制,那這些旅外小將對於中華隊的參與度還會高嗎?過去中華棒協總是用兵役和國外的球團談國際賽徵召,如果兵役問題徹底解決之後,別說球團不會回應,球員也不見得會想主動參與相關賽事。再談到另一個問題,如果這些選手在國外闖出了一番成績,屆時棒協又會怎麼做?郭泓志的例子還在眼前,誰知道會不會又有下一個郭泓志?
談到生涯規劃部分,其實在國內這樣的環境下打球,不只還沒進場的球員不安,就連已經在職棒打球的球員也不見得能夠安穩。試問,國家是否幫了這些國家英雄做過什麼生涯規劃?國外球團看中這些年輕選手的,除了年輕之外,就是發展潛力,所以有許多選手高中畢業後便遠赴異鄉圓夢,這不也是他們的生涯規劃?說穿了,生涯規劃這樣的限制理由,根本不是理由。
從這次的新聞解讀起來,個人真的不知道封殺這些球員的理由何在。所提出來的理由,根本也不算是理由,說穿了只是種「命令」罷了。這些決策者是否真的有替這些球員想過?比起限制這些球員出外打球,不如想辦法改善國內職棒環境,這才是比較正向的做法吧?
沒有人有權利決定別人的未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