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苑工商林子偉選手與洋基隊簽約的事情已經傳的沸沸揚揚,棒協也祭出了許多的政策,一方面防堵林子偉過早出國,二方面防範之後的高中球員未畢業就出國。林子偉選手到底跟洋基隊簽約了沒?其實對我們來說不是太過重要,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什麼球員需要這麼早出國?
有些學生時期闖出名號的投手,因為聯賽中教練為了求勝而過度使用,造成自己的傷勢,因而影響了自己出國的簽約金。舉例來說,同為高苑工商的投手鄭錡鴻在2001年曾被日職的養樂多燕子隊以1億日圓的簽約金望其加盟,但因鄭的家人不同意而作罷。2003年美職的藍鳥隊則是開了50萬美元當作簽約金。短短兩年之間,球員的身價掉了多少?以現在的匯率換算好了,美金50萬元約等於台幣1600萬,而日幣1億元約等於台幣3700萬。為什麼短短兩年間身價會掉這麼多?說穿了,就是因為高中聯賽的過度使用造成球員受傷,因而影響了球員的身價。
再談到另一位前旅日選手,姜建銘。這位選手也是在高中就頗負盛名,曾在2003年金龍旗時,創下連四場完投勝的紀錄,也幫助球隊拿下金龍旗的冠軍。若就職棒場上而言,一位投手一場球賽中投球數過量,就很有可能影響他之後比賽的表現,更何況姜建銘在兩個月內就投了89局,這樣的投球數是否過量?當時的教練對姜建銘逐步下滑的表現則表示:「體力不足。」且對於過度使用選手做出「我們絕對不是亂操,我們對棒球有一個完整的理念在維持,不會只為了戰績,而不顧選手死活」的回應。事實上,這樣的使用對選手已經有很大的傷害了。
當然,也有一些資深的職棒人舉了旅美球員王建民大學畢業後才赴美當例子。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像王建民這樣的幸運。而倪福德從中職轉戰美職的例子更是少見。既然要提,郭泓志高中畢業後即前往美國不也是個例子?
留在國內等到高中畢業,是否對球員來說真的會有所成長?以實際狀況來說,這些已經具備職業簽約能力的球員,留在國內成長的幅度大嗎?或者被教練視為「王牌」過度使用然後受傷?當然,投手和打者的例子可能有所不同,但國內的同等級的球隊強度訓練方式終究有一定的極限,球員可能高中三年間都是碰到一樣強度的投手。
誠如上一篇談旅外政策所提到的,國外球團看中的是球員目前的發展潛力。如果像鄭錡鴻因傷而影響自己的發展,那體委會、棒協是否會賠給這些球員他們的損失?體委會、棒協是否也會幫這些球員做生涯規劃?現在連中職的球員發展都不是很安定的狀況下,體委會、棒協又怎麼能幫基層球員規劃?如果棒協想用這種近乎「球監」的方式來綁住球員提早旅外,只會讓球迷看笑話罷了。目前國內基層棒球內,也還有部分涉賭的球員在執教教球,之前更有國內行政機關安排設賭球員指導小球員打球,試問這些旅外球員是犯了什麼樣的錯,必須受到等同於涉賭球員的待遇?球員心智不成熟、受傷、薪水問題,其實也不算是什麼大問題。在國內的高中棒球賽中,也是有教練為了求勝而策略性的稍稍過度使用球員,進而讓球員受傷,不是嗎?據傳林子偉的簽約金有35萬美金,這樣的簽約金算高還是低呢?
個人認為,在這樣的簽約金下,林子偉選手應該可以考慮出國闖闖,一方面提升自己實力,一方面增加自己的見識。或許這次的事件,也可以讓一些人有所省思吧…
高苑工商林子偉選手與洋基隊簽約的事情已經傳的沸沸揚揚,棒協也祭出了許多的政策,一方面防堵林子偉過早出國,二方面防範之後的高中球員未畢業就出國。林子偉選手到底跟洋基隊簽約了沒?其實對我們來說不是太過重要,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什麼球員需要這麼早出國?
有些學生時期闖出名號的投手,因為聯賽中教練為了求勝而過度使用,造成自己的傷勢,因而影響了自己出國的簽約金。舉例來說,同為高苑工商的投手鄭錡鴻在2001年曾被日職的養樂多燕子隊以1億日圓的簽約金望其加盟,但因鄭的家人不同意而作罷。2003年美職的藍鳥隊則是開了50萬美元當作簽約金。短短兩年之間,球員的身價掉了多少?以現在的匯率換算好了,美金50萬元約等於台幣1600萬,而日幣1億元約等於台幣3700萬。為什麼短短兩年間身價會掉這麼多?說穿了,就是因為高中聯賽的過度使用造成球員受傷,因而影響了球員的身價。
再談到另一位前旅日選手,姜建銘。這位選手也是在高中就頗負盛名,曾在2003年金龍旗時,創下連四場完投勝的紀錄,也幫助球隊拿下金龍旗的冠軍。若就職棒場上而言,一位投手一場球賽中投球數過量,就很有可能影響他之後比賽的表現,更何況姜建銘在兩個月內就投了89局,這樣的投球數是否過量?當時的教練對姜建銘逐步下滑的表現則表示:「體力不足。」且對於過度使用選手做出「我們絕對不是亂操,我們對棒球有一個完整的理念在維持,不會只為了戰績,而不顧選手死活」的回應。事實上,這樣的使用對選手已經有很大的傷害了。
當然,也有一些資深的職棒人舉了旅美球員王建民大學畢業後才赴美當例子。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像王建民這樣的幸運。而倪福德從中職轉戰美職的例子更是少見。既然要提,郭泓志高中畢業後即前往美國不也是個例子?
留在國內等到高中畢業,是否對球員來說真的會有所成長?以實際狀況來說,這些已經具備職業簽約能力的球員,留在國內成長的幅度大嗎?或者被教練視為「王牌」過度使用然後受傷?當然,投手和打者的例子可能有所不同,但國內的同等級的球隊強度訓練方式終究有一定的極限,球員可能高中三年間都是碰到一樣強度的投手。
誠如上一篇談旅外政策所提到的,國外球團看中的是球員目前的發展潛力。如果像鄭錡鴻因傷而影響自己的發展,那體委會、棒協是否會賠給這些球員他們的損失?體委會、棒協是否也會幫這些球員做生涯規劃?現在連中職的球員發展都不是很安定的狀況下,體委會、棒協又怎麼能幫基層球員規劃?如果棒協想用這種近乎「球監」的方式來綁住球員提早旅外,只會讓球迷看笑話罷了。目前國內基層棒球內,也還有部分涉賭的球員在執教教球,之前更有國內行政機關安排設賭球員指導小球員打球,試問這些旅外球員是犯了什麼樣的錯,必須受到等同於涉賭球員的待遇?球員心智不成熟、受傷、薪水問題,其實也不算是什麼大問題。在國內的高中棒球賽中,也是有教練為了求勝而策略性的稍稍過度使用球員,進而讓球員受傷,不是嗎?據傳林子偉的簽約金有35萬美金,這樣的簽約金算高還是低呢?
綜觀這次事件,棒協看似合理實則不合理的規定,也讓一些球迷們無法認同。個人認為,在這樣的簽約金下,林子偉選手應該可以考慮出國闖闖,一方面提升自己實力,一方面增加自己的見識。或許這次的事件,也可以讓一些人有所省思吧…
留言列表